第(3/3)页 【任务一,灵感值+1。】 看着灵感值的不断增加,王浩也感觉动力十足,甚至想着多待上几天。 于此同时。 数学物理科学部的专家团回到了首都。 何毅、肖新宇以及颜静三人,也跟着专家团一起来了,他们要在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,重新复刻交流重力的实验。 这就是项目结算中的一环。 不管报告写的再精细,也必须要在实验中看到相关的现象才能够确定下来。 西海大学的物理实验室为了准备实验,要花费超过一个星期时间。 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就不一样了。 他们拥有足够多的设备、材料,了解了整个实验过程以后,马上就可以开始实验,甚至因为设备更加的先进,实验花费还相对少了不少。 比如,在维持超低温上,他们的先进设备能够减小热力散发,维持材料的超低温就相对容易了很多。 基础科学中心只准备了一上午时间,随后就在何毅等人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。 在实验过程中,他们也看到了‘交流重力’现象,包括气球上升、烟雾轨迹改变,还包括更精细设备参数的变化。 等等。 最终测算结果是,重力减轻了1.7%到1.8%。 这个数值要比报告上的高一些,同时也是一项收获了,他们后续可以分析出现数值差异的原因,以此就能对‘交流重力场’更加的了解。 当确定了实现‘交流重力’复刻实验后,数学物理科学部的专家团,再包括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,所有参与验证实验的人,都对结果感到非常的惊讶。 同时,好多人也感觉非常振奋。 这或许不是国际超导研究的新发现,但绝对是国内超导研究的大发现,也许就可以促进国内对超导机制的解析。 当一起做实验理论机制论证的时候,何毅就再次说起了他们推导的理论。 可是,何毅并不能说清楚。 因为他也是混混沌沌,只是知道结论不知道过程。 数学物理科学部的专家团,再包括其他知道消息参与的人,就更希望能见到王浩了。 这个理论推导问题,只有王浩才能解释了。 但是,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。 王浩并不是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,也不是项目的参与人,他就只是过去‘帮忙’,帮着做了一下分析。 仅此而已。 数学物理科学部能管的到项目,管的到项目所属实验室,但肯定管不到王浩。 他们没道理让王浩特别来一趟,就只能打电话问一下行程,然后客气的请他来一起做研究。 王浩接到电话听了情况,想着确实应该去一趟首都,他的‘优秀青年项目’,还没有正常结算。 另外,从沈城返回西海,也算是路过首都了,顺路过去一趟也没什么。 他的回答是,“等忙完了沈城这边的事情,就过去。” 一天、两天…… 好多超导方面的专家,迟迟的等不到王浩,就干脆给沈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打电话,让他们赶紧‘放人’。 李建华听到消息,说那边催了好几个电话,直接就回了一句,“王教授要下个月才回去!” “继续等吧!” 他可不在乎什么科学基金数学物理科学部。 王浩在飞机设计所受到了热情的招待,他每天上午到周边游览一下,等回来到所里转一圈,给其他人解答一下疑问。 这样一天天轻松的生活,偶尔还能收获到灵感值,实在是太完美了。 他一待就是一个星期。 在确定离开的前一天,王浩还是正常去了研究所,给其他人解答了两个问题。 李建华风风火火的找过来,说道,“王教授,有个和你有关的好消息!” “什么消息?” 李建华走过来道,“今年的国家科技奖,我刚才听说,你被提名自然科学奖,而且很可能获得了一等奖。” “这个消息还不确定,但是可能性很高啊。” “是吗?” 王浩倒是没感觉太意外,之前就有一定的心里准备,彭辉说起的时候,也说他很可能凭借数学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。 一等奖,还是值得期待的。 李建华发现王浩似乎不怎么在意,说道,“王教授,你可别小看这个奖啊,要是其他人拿奖还真就是没什么,但是你拿奖不一样。” 王浩来了兴趣,“为什么?是年纪小?” “这和年纪没关系,因为你是研究数学的,而且是理论数学。”李建华道,“自从两千年后,就没有数学研究拿过一等奖。” “在之前,也只有两位数学家,凭借纯粹的数学研究,拿过自然科学一等奖,名字你肯定知道,一个是华罗庚,一个是陈景润。” “如果你拿了这个奖,以后就可以说是国内数学带头人啊!” 王浩顿时愣住了。 他还真没有仔细研究过自然科学一等奖,也没有想到这个奖项意义如此重大。 之前就只有华罗庚和陈景润拿过奖。 那是多有名的数学家? 如果他拿到了这个奖项,以后国内数学圈子里不说排名第一,也能说的上是最前沿的带头人了。 顿时,一股压力扑面而来…… 王浩确实感觉到了压力,他没想到自己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,顿时都变得有些紧张。 “我这么早获奖,会不会难以服众?”他深吸一口气,想着,“看来,还是要在颁奖大会前,再出个成果,让别人说不出话来。” “NS方程的新突破,应该够上档次了吧?” “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