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一章是否收缩势力-《朕即大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赵进如今也已经加冠,而且拥有监国权。

    基本上大臣上的札子,尚书省都会抄录两份,一份送政事堂,一份送东宫。

    双方都会在上面附上票拟,如果意见差距不大,尚宫局就直接用朱笔将太子的方案招录到札子上,然后盖上传国玉玺,正式通过。

    基本上如果这种顺利的流程走一遍,赵桓很少过问。

    但如果意见不同,赵桓则会亲自过目每一份方案。

    这跟赵桓一向慵懒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为了培养这个帝国的继承人,赵桓真是操碎了心。就像一个勤恳的老父亲兢兢业业的过问孩子的每一门功课。

    赵桓当然要操心了。这么庞大的帝国,这么鼎盛的盛世,堪称亘古未有的文治武功。

    都交到了太子手中,赵桓是唯恐帝国步了秦、隋、明三朝的后臣。

    再大的基业也经不住隋炀帝、朱祁镇、胡亥这种败家子的败坏。

    赵进气宇轩昂,带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。

    走进垂拱殿见到赵桓立即拱手说道:“拜见爹爹,不知爹爹唤我何事。”

    赵桓把一摞札子丢在他面前,开门见山,说道:“最近御史弹劾你沉迷声色,迷恋后宫。你跟朕解释一下怎么回事。”

    赵进捡起札子看了一眼,叹道:“这些御史真的是无孔不入。我外出探访民情,他们弹劾我没有人君威仪,白龙鱼服,动摇国本。”

    “我在东宫学习声乐,他们弹劾我沉迷酒色。爹爹我也难做啊。”

    赵桓严肃的说道:“无风不起浪,你年纪轻轻就已经六个子嗣,的确是要节制一点。”

    赵桓之所以一直没有说赵进,就是因为大宋皇室没有李唐皇室那么多刀光剑影,就是因为大宋皇帝经常血脉单薄。

    有个太子,那都是金贵的不行,倾心呵护着以求他能平安继承大统。

    而很多皇帝干脆就没有儿子,不得不从旁系选一宗族过继,以继承皇位。

    太上期间发生了一点偏差,儿子、帝姬数十人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