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棣和朱高炽都听呆了。 朱元璋也是愣了好一会,才嗤笑一声。 “如此大同盛世,数千年来,不知有多少贤人努力,即便是盛唐都未能实现。” 朱元璋此时觉得宋隐过于天真,太多幻想。 宋隐不以为然地笑了,“现在北平府基本上也是大同盛世!” 金銮殿内,鸦雀无声。 朱棣和朱高炽对视一眼,都见对方满脸震撼。 朱元璋不可置信地看着朱棣,“他所言属实?” 朱棣点头,“细细想来,北平府确实不知何时起,已经有了大同趋势。” 朱棣面对数十万蒙元大军都面不改色,此刻,声音竟然有些发颤。 但是。 朱元璋并没有耻笑他的意思。 反而是听到他的话后,不可置信中又微微颤抖。 “北平府百姓都存够在灾年一年的粮食吗?” 朱棣想了想,“儿子没有详细统计过,但是挨过一年半载,应该没问题。” 朱元璋愣住,“一年半载?” 朱棣连忙点头,“北平度百姓每年都会将粮食卖给燕王府的粮铺。” “儿臣将这些粮食储存起来,即便遇到灾年,粮食稍微涨价,卖给百姓也不会赔。” “加上北平府还有官方预备仓,义仓等粮仓。” “这些粮食百姓吃一年没问题!” 朱元璋眼冒精光,他非常看重粮食。 朱棣这么解释,朱元璋就能想象得到,北平府根本不缺粮。 所以。 朱元璋心里更加震撼! 这还不算赈灾粮,以及周边州府粮商运粮过去。 如此盛况,即便是富饶的,苏州扬州都比不过。 朱元璋又问,“遇到灾年,北平府百姓哪来的钱购粮?” 朱棣回答,“北平府百姓不缺钱,他们出售粮食,辣椒,棉花就能赚不少钱。” “农闲时,北平府青壮年都会去作坊里打短工赚钱。” “这几年来,北平府百姓至少有五成,自建青砖红瓦水泥房。” 朱元璋眼珠都瞪圆了,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。 “竟然有五成百姓都建了青砖水泥房?” “是的!” 朱棣肯定地点头。 “好啊,太好了!” 朱元璋瞬间兴奋起来,乡村里百姓住房如何,最能体现他们的经济状况。 第(2/3)页